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媒体聚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青春志》:让大山里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

时间:2015-11-06    作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
罗博武,男,共青团团员,19943月出生,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水产养殖1301班学生,现担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社会公益组织大别山支教团团长一职。2013-2014年度,组织并参加了大别山支教团第三期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任职副团长一职; 2014-2015年度,全权负责大别山支教团第四期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任职团长一职。在支教团任职期间,支教团先后获得由中共湖北省组织部、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少工委颁发的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首届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示范团队(全省共有28支)。在校期间,曾获得校级“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第二届志愿者先锋“十佳志愿者”、2013-2014学年度“文明创建先进个人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 先进个人2013-2014学年度社会工作奖,以及第三届江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 “灵青优秀骨干”、第十四届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大别山支教团团长罗博武的支教故事

武汉轻工大学 杨露敏

每年暑假,武汉轻工大学大别山支教团都会进入到大别山区,为淳朴的农村孩子们义务支教,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月的欢乐时光。支教团成立于2012年,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公益组织,旨在为大别山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支教服务。至今,大别山支教团已经走过三年时间,成功开展了四期暑期义务支教活动。罗博武,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水产1301班的学生,他有着一个特别的身份———“大别山支教团团长。罗博武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每年暑假,他都会和支教团一起回到位于大别山南端的故乡。

心系故乡 反哺而归

我们那个地方地处山区,封闭闭塞,多年来只有一条省道通过,直到2014年才通上了火车,很少有孩子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更别提走出大山了。罗博武是从大别山区走出来的孩子,读书时期的艰苦条件让他比别人更明白,上大学的机会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对于大山里的教学条件,罗博武记忆犹新:我爷爷是初中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带一个班的孩子三年直到毕业,从最开始进入小学的大概有30多人,最后坚持上到高中的也就五六人,每一年的情况都是如此。由于师资紧缺和大多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罗博武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希望能凭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故乡作出贡献,让更多的大山孩子多学一点知识。

坚持不懈 不忘初衷

大一时,罗博武偶然了解到大别山支教团,加上支教地正是自己的故乡,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支教团。最开始,他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第二期支教,后来又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参与了第三期支教,而今年更是以支教团团长的身份,参与第四期支教的策划与组织。我们完全是一个由在校大学生发起建立的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起初,我对开展支教活动的困难之处还不是很了解。身份的变化,让他对支教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从招募志愿者、招募老师、拉起赞助、找支教学校等等,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你去操心,需要你来做决定,因为我是支教团的团长,所以必须承担责任。罗博武在成为团长之后,经常实地去联系支教的学校,甚至有时候找到几个小学都会吃闭门羹,这是时有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坚持,去做好这件事。每当面对困难和现实的无奈时,他都默默地承受。坚持了两年时间,现在依然在坚持,他说,将来也会坚持下去。

前路坎坷 直面挑战

由于罗博武和队员的努力,大别山支教团在学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多的学生受到了鼓舞和感染,正在积极地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没有依托,也不是官方的公益组织,完完全全是我们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个民间公益团体,能走过三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以后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有时候,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罗博武说。明年三月,罗博武即将卸任,把团长的重担和责任交托到下一任手里,同时他也将要面临自己的未来道路,这让他感到很无奈:我最多还能为此付出两年,因为我自己能力也不够,大学两年多,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身到支教团上面了。在罗博武看来,支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这里学到知识,同时老师们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