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活动  -  正文

【动科学院】爱心托管班 | 钱场义工联:诗韵润童心,经典共传承

时间:2023-07-24    作者:青春京山     浏览次数:

当诗词的墨香遇上游戏的活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院“星希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动物科学2302班刘烁雯和动物科学2404班康曼妮在京山市钱场镇钱场义工联暑假“爱心托管班”课堂上,开展了一场以“诗”为媒、以“月”为引的趣味活动,让少年儿童们在朗朗诗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欢声笑语里收获知识与快乐。

课堂伊始,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少年儿童们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没有枯燥的讲解,只有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引导——从“床前明月光”的思乡情切,到“小时不识月”的天真烂漫,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诗句中的情感。

“大家看,诗人笔下的月亮,有时候像白玉盘,有时候像弯钩,其实都藏着他们的心情呢!”随着志愿者的讲解,少年儿童们眼中的“月”不再是夜空中的天体,而是承载着喜怒哀乐的文化符号。有的人忍不住举手:“老师,我知道‘举杯邀明月’,李白是把月亮当成朋友了吗?”童言童语中,对古诗的兴趣悄然萌芽。

如果说古诗鉴赏是安静的积累,那“击鼓传花说古诗”就是热闹的绽放。随着志愿者一声“游戏开始”,欢快的鼓声在教室响起,一朵象征着“诗韵”的小花在少年儿童们手中飞快传递。

“停!”鼓声落下,拿到花的少年儿童稍作思索,便清脆地念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有时,大家会因为想不起带“月”的诗句而挠头,志愿者则笑着提示:“想想我们刚学过的,月亮照亮了诗人的床前哦……”“床前明月光!”少年儿童们立刻齐声接道,课堂瞬间变成了诗的合唱。鼓声、笑声、读诗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与“月”有关的诗词盛宴里。

课程结束时,少年儿童们依然意犹未尽,大家纷纷感叹并询问:“原来有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太神奇了!下次我们可以玩说‘花’的古诗游戏吗?”

在暑假“爱心托管班”的课堂上,知识从来不是枯燥的灌输。就像今天,一首首含“月”的古诗,通过鉴赏与游戏,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当少年儿童们带着对诗词的好奇与热爱走出教室时,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悄种下,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美的花。